理想不是现实(理想不等于现实,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

理想不等于现实,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
属于“应然”和“ 实然”的矛盾。要辩证地看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理想不等于现实,现实也不等于理想。如果理想就是现实,理想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果现实就是理想,人们就没有了奋斗目标。理想不等于现实,二者的矛...

理想不等于现实,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

属于“应然”和“ 实然”的矛盾。要辩证地看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理想不等于现实,现实也不等于理想。如果理想就是现实,理想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果现实就是理想,人们就没有了奋斗目标。

理想不等于现实,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


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理想在转换为现实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矛盾。

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只有通过实际行动,理想才可能化为现实。

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讲道理”是大思政课的本质追寻

作者:臧豪杰、周倩(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道不明、理不清,则方向不定、路径不通、困惑难解。在构建大思政课的新型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坚持“道理”引领,把“道”讲明、把“业”讲透、把“惑”化解。

第一,讲坚定理想信念之道理。理想信念是构建大思政课之魂。人无魂不立,课无魂不强。马克思主义是大思政课之“魂”,是“立德树人”之“本”,是时代青年成人成才之“钙”。大思政课失去了理想信念的支撑,将流于空洞化、形式化、庸俗化、虚无化,因此,要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大思政课教育教学全链条、全过程,让大思政课有灵魂、有方向。一方面,大思政课要贯穿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主线。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的争夺,大思政课要创新,更要守正。守正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原原本本地研讨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大思政课要让青年学生在课堂的理论思辨中感悟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实践的奋进中触摸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格魅力中体悟马克思主义,最终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另一方面,大思政课要做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阵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方向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现实阶段,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大思政课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阵地,把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关键,最终把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培养成为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追求者、奉献者。

第二,讲持守人民立场之道理。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大思政课之根基。长期以来,剥削阶级一直向民众灌输的思想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少数人养活了多数人,马克思主义则科学地揭示出是居于被统治地位的多数人养活了少数人。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大思政课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一方面,要讲透彻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科学性。恩格斯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正是从物质生产与生活的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发现了人的一般本质:劳动。也正是从复杂劳动的社会交往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揭示了人的具体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破除了一直以来笼罩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神秘面纱,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寻找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创立者和主体。另一方面,要引导时代青年站稳人民立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代青年要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个人价值融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伟业中。大思政课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解读,对中国***人坚守初心使命的阐释,将人民情怀种植在时代青年心中,助其生根发芽,使每一位时代青年都能够成长为人民幸福的守护者、共同富裕的奋斗者。

第三,讲永葆求是精神之道理。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恩格斯指出:“仅凭空洞的说教,哪怕是很高明的权威的说教,都不能使人产生这种信念。”当前,社会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对思政课的模糊甚至错误认识,破除这些偏见和错误认识的一个重要抓手是不断提升思政课的科学性。一方面,大思政课要厚植科学根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宏大的理论体系,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的规律,科学性是其最鲜明的特征。大思政课要摆脱课堂空洞说教的刻板形象,就必须提升课堂的科学性,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大思政课要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帮助学生提升科学素养,使每一堂思政课都变成学术的盛宴、知识的殿堂。另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充实大思政课。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不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化了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大思政课要把讲清楚、说明白、会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

第四,讲理论联系实际之道理。歌德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回避现实,而是直面现实。当前,思政课为人诟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缺乏现实回应能力、干巴巴不生动,因此,应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一方面,大思政课要实现与现实生活相互观照。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抽象玄思,理论联系实际是其活的灵魂。现实生活为大思政课提供了素材,是大思政课内容感染力的源头。实现两者的观照,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生活、解读生活、剖析生活、引导生活,又要用现实生活去印证理论、检验理论、丰富理论、充实理论。另一方面,大思政课要实现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生活话语的对接。提升大思政课教学实效,应提升思政课话语权,增强思政话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列宁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思政课堂只有摆脱官话、老话、套话等生硬话语,用青年话语、生活话语讲思政课,才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这要求大思政课教学必须向生活学习、向青年学习。但是,大思政课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向生活话语的靠拢,并不是要将思政课话语简单变成生活话语,而是要用通俗化、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思政课。

第五,讲勇担历史使命之道理。今天,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此时代背景下,大思政课应将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一起来,培养既具有人类情怀,又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青年。一方面,培养具有人类情怀的时代青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中国与世界已经深度融合,新时代青年要立足中国看世界,也要立足世界看中国。但是,世界并不太平,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横亘在人类面前。大思政课应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课程内容及课程设计方面融入国际话语和人类视角,使新时代青年熟知天下事、未来事。另一方面,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不变追寻。经过百年奋斗,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代中国人接续奋斗。大思政课要将青年的成人成才置于民族复兴的历史背景下,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结合起来,将个人事业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助力其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总书记指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面对“教育之问”,大思政课应有所为,要有所为,也能有所为。坚持“讲道理”的本质追寻,大思政课将能够为破解传统思政课教学口碑不好、质量不高、形式陈旧、实效不足提供新的思路,既能拓宽育人的“面”,又能深化育人的“度”。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教育赋权理论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研究”(19VSZ067)阶段性成果)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来自情话与酒投稿,不代表美啦学习笔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40869.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2-21
下一篇 02-21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